当前位置:三门峡市审计局 > 经验介绍 > 文章详情

巧用 Python 提升审计效率 —— 陕州区某项目多单位数据分表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29 17:16 来源:陕州区审计局 作者:

在审计工作中,对涉及多家单位的资料进行分单位核实是常见任务,传统人工分表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还易出现数据遗漏、分类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在2025年涉及的项目中,审计人员创新运用 Python 编程语言及 pandas 库,成功实现 Excel 表格按单位名称快速、精准分表,大幅提升审计工作效能,为后续多单位数据核实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本次数据分表工作以解决 “多单位数据高效分类” 核心需求为导向,基于 Python 语言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选用 pandas 库作为核心工具处理 Excel 数据,搭配 os 库实现文件与文件夹操作,形成 “数据读取 - 有效性验证 - 单位识别 - 分表保存” 的完整技术流程。

工具选择:pandas 库是 Python 生态中专门用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强大库,具备高效读取、筛选、处理 Excel 数据的功能,能轻松应对大规模表格数据操作;os 库可实现文件夹创建、文件路径处理等系统操作,保障分表后文件的规范存储。

流程设计:先通过 pandas 读取目标 Excel 文件,验证文件格式与关键列(单位名称列)是否符合要求,再提取所有唯一单位名称,最后按单位名称筛选数据并创建独立 Excel 文件,同时利用 os 库创建专属输出文件夹,确保文件存储有序。

二、核心代码功能解析

本次数据分表的核心代码围绕 “数据安全处理” 与 “高效分表” 两大目标编写,关键功能模块及作用如下:

文件路径与参数设置:明确目标 Excel 文件路径(C:\Users\70491\Desktop\陕州区XX项目.xlsx)、单位名称对应的列名(“主体名称”)及输出文件夹名称(“分单位明细表”),为后续数据处理设定基础参数。

数据有效性验证:

格式验证:通过判断文件后缀是否为.xlsx或.xls,确保仅处理 Excel 格式文件,避免因文件格式错误导致数据读取失败。

列名验证:检查表格中是否存在 “主体名称” 列,若不存在则抛出错误提示,防止因列名不符导致后续分表逻辑失效。

单位识别与数据筛选:

利用df[organization_column].unique()提取 “主体名称” 列中所有唯一单位名称,精准统计出项目涉及的单位数量,本次审计共识别到多个不同单位(具体数量由数据实际情况决定)。

针对每个单位,通过df[df[organization_column] == org]筛选出该单位对应的所有数据记录,确保数据分类的准确性。

特殊字符处理与文件保存:

考虑到部分单位名称可能包含特殊字符(如/、\等),导致无法正常创建文件,代码通过"".join([c for c in str(org) if c.isalnum() or c in [' ', '_', '-']]).rstrip()处理单位名称,保留合法字符,保障文件名合规。

借助os.makedirs(output_dir, exist_ok=True)创建输出文件夹,若文件夹已存在则不重复创建,避免系统报错;通过org_data.to_excel(output_file, index=False)将各单位数据保存为独立 Excel 文件,且不保留数据索引,符合审计数据展示规范。

错误处理机制:代码包含FileNotFoundError(文件未找到)及通用异常捕获模块,当出现文件路径错误、数据读取异常等问题时,能及时输出清晰的错误提示,便于审计人员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保障程序稳定运行。

三、应用成效与审计价值

效率显著提升:传统人工分表方式处理涉及的多家单位多条数据,需耗费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且需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性;而运用该 Python 脚本,从数据读取到分表完成仅需数分钟,大幅缩短数据预处理时间,让审计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数据核实、问题分析等核心审计工作中。

数据精准度提高:脚本通过程序化逻辑实现数据筛选与分表,避免人工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漏选、错选数据等问题,分表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完全匹配,为后续各单位采购项目数据核实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降低因数据错误导致审计结论偏差的风险。

可复用性强:该脚本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只需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实际需求,修改文件路径、单位名称列名等参数,即可应用于其他涉及多单位数据分表的审计场景,如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审计、工程项目招标采购审计等,有效降低审计人员重复开发成本,推动审计技术方法的标准化与推广。(撰稿人:王乾懿   审核人: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