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你我世代同行
人生的每个历程都是一次考试,每个瞬间都是在赶考的路上,一次次考试,让我们的生命不断丰满,今天的细小判断,便注定了明天考场上的从容与窘迫。人生旅途,这样的细小判断千千万万,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回顾党的百年征程,这样的决断更是数不胜数。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就是西柏坡时期两位伟人的“赶考”。这个“进京赶考”,“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是要接受考验,这其中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未来深刻的思考,也有在战争年代、在西柏坡时期对“考试”丰富而扎实的准备。
在时代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赶考时刻亦总是在不断呈现。
两弹一星的飞天路上,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无不时刻接受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考验。美国人说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的钱学森,软禁5年,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周总理过问才得以脱身的艰难归国路,这不就是钱老的艰辛赶考路吗?他的回归,使新中国的科研力量得以增强,科技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邓稼先“调动工作”后消身匿迹的8年单身汉生活,只能在警卫森严的深院和大漠戈壁之间出现的身影,15次现场领导核试验,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再用两年零八个月终于制成氢弹,最终身抱原子弹碎片,罹患癌症去世。这2年零8个月,就是他们在飞天考场上给出的满分答卷。
走进新时代,发展路上的每一步都艰险万分,改善民生福祉被置于更重要位置,脱贫攻坚战成了新时代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给我们展示的一道新考题。历史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一直在不懈努力,却始终没有改变贫困的命运,即便一些封建盛世也仍然是“饥饿的盛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从1982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大规模的扶贫行动,1986年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1994年以来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扶贫开发力度之大世所罕见。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之后,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奔赴农村,扎跟基层,带领群众在黄土地里挖金子,从荒山野岭掘瑰宝,扶斗志、立精神,让想工作的走出去,能劳作的动起来,拧成绳,齐心共赴小康路。2020年11月23日,伴随着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发展前行道路上的又一个高分答卷。
转眼就到了疫情肆虐中的现在,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领军人物肉眼可见变的沧桑。他在千叮咛万嘱咐,提醒人们注意隔离的时候,却义无反顾地踏上去武汉的列车,剑指武汉力挽狂澜,誓灭新冠病毒于江城。她心系苍生,守护生的希望,说“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用每天三个小时的睡眠换万千家庭睡得安稳。跟随着他们“七零”“八零”人步伐的,是广大医护人员无惧生死的奉献、是无数警务人员舍家为民的冲锋、是千万各级党员不分日夜的守护,他们不讲级别,不分年龄,只为守护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健康、平安。有“为苍生说过话的吹哨人”、有笑着“想换发型”剃光头的护士,有“生命摆渡人”之称的快递小哥…… 抛开所有光环,沧桑或稚嫩的面孔无不透漏着刚毅,这正是精神的传递,更是时代的传承,他们共同努力拼尽全力,护家国平安,在疫情考卷中拼命守护着生命的分值。
昨天,今天,明天,历史的脚步读着秒走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14亿中国心一起跳动,向着党旗前行,共同弘扬着伟大建党精神。一代又一代,在时代呈现的张张考卷中共同拼搏,增强着“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无限的接力,不断的传承,在不断变强的国人凝聚力中,更加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努力把握梦想前进的方向,共同书写着今日试卷,向着明天的考场出发……
生命前行路上,有你,有我。时代赶考路上,你我世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