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门峡市审计局 > 经验介绍 > 文章详情

灵宝审计多方发力,持续助力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24-04-19 08:08 来源:灵宝市审计局 作者:李书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根深蒂固的深植审计人的心中、眼中、项目中。“审计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不仅体现了“审计全覆盖”、无死角,更能说明近些年审计工作对空气、土地、青山、绿水的关注力度

2022年全省开展了“黄河流域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灵宝审计局交叉到洛阳某县开展工作。审计人员从地表水、地下水管理,到违规采沙、围河造田;从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到违规采伐、水土流失,凡是涉及环境保护的关键结点上,都沉淀着审计人的身影、汗水和智慧。

环境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审计组要在2个月内完成现场审计,极大的挑战了审计人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业务能力。

一、借助各类专家的优势,弥补审计人知识积累的局限性,在海量法规中快速锁定依据,把审计效率最大化、审计定性权威化。

此次审计中,省黄委会抽调的专家加入到水资源组,地矿局抽调的专家加入到林矿组,环保局抽调的专家加入到环保组(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每个审计组都有专业人员参加,助力审计出具的结论更专业、更准确。水资源专家利用他的专业特长,把水资源的审计事项所涉及到的法律、规定、技术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方便审计人员使用,提高了审计效率。另外,他做出了“5个饮用水保护区内取用地下水单位百度地图定位照片”,充实了审计内容,强化了审计证据的权威性。

图片1.png

二、借助卫星疑点图斑、地理信息等先进工具,准确锁定破坏环境保护的地点、面积,突破了传统审计手段的瓶颈,把审计结果最大化、精准化。

审计厅通过“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信息平台”下发灵宝审计组水资源需要核实的问题疑点图斑35个,其中:疑似河道内采矿3个,新增居民及耕地32个。我们运用“河南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核查系统”和“百度地图”工具,在现场调查“坡改梯”项目的路上,导航到了疑似采矿点图斑的河道,经过现场调查,该疑点图斑及数据系河道“三清一护”施工现场,并非违规采矿。另外,利用该疑点图斑,通过该县河道所核查、审计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河道内存在围垦围耕的问题,并准确算出了涉及的面积。

图片2.png

三、借助省厅动态跟进、技术支持,把审计口径、相关政策统一化。

2个月内,洛阳市本级审计组连续下发各县审计组涉及水资源的10余个审计指引,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导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保障黄河安澜情况”2块内容的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发的《关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测算问题的说明》,要求在最初的漏损率上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漏损率确定问题,修正后,重新计算出来后该公司2020年漏损率19.36%→11.13%,2021年漏损率19.36%→11.10%,2022年1-8月漏损率21.58%→9.43%,修正后的数据更符合客观实际,因为管道逐年改造,漏损率应该呈现逐年下降的大趋势;下发的洛阳全市水资源税缴纳台账和调取所在县区水利部门提供的地下水自备井台账、地表水取水许可台账进行关联对比,核实地下水、地表水取水单位是否缴纳水资源税。

四、借助填列上报统计数据,拓宽了审计思路、审计视野,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化、全面化。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农业农村局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和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两块内容,根据《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到位问题指引》要求及需要上报的统计数据,我们又梳理出了8项改革事项未完成事项,分别涉及农业局、水利局、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机构。

灵宝审计人克服了专业局限性,锁定涉及水、土壤、垃圾、林矿等方面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通过审计监督,坚守“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持续助力全球环境保护。(起草人:李书会,审核人:李保卫)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