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对形式主义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形式主义、痕迹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压实“两个责任”、用人导向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形式主义的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时刻紧盯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不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对表,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中立查立改、坚决破除。
【正文】形式主义的典型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具体表现是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口号多,不折不扣抓落实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充分显示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实举措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降压减负,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意志和毅力,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对形式主义提出以下粗浅认识。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印象轻实质,其表现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同时形式主义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只有紧密联系具体实际,摸清形式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才能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形式主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一)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只做面上的传达,不加消化口号式、机械式的传达,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表面文章缺乏实际行动和具体措施。特别是在地方和部门利益至上,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说一套做一套,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搞华而不实、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工作过于强调留下痕迹。“痕迹主义”是当前基层干部反映最强烈最集中最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直接体现在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记录多等方面。伴随监督力度增强、监督范围扩大、监督标准细化,基层花费在“留痕”上的精力不断增多,并且监督主体不同、要求不同,一些能统筹合并的事项也不得不分开进行并“留痕”。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强调凡事要留痕,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痕迹上,反而容易忽视履职本身,将责任与担当抛在一边,可谓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三)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形式主义,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不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不求群众是否满意,不求群众的诉求是否真正解决。漠视群众利益和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消极应付,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对群众态度简单粗暴,态度差、办事效率低。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要想纠治各种形式主义,直至彻底铲除它们,必须找准其内在病灶,从思想认识、利益根源和体制机制上来破解,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同时着眼,从作风修炼和制度约束同时着力,在治理机制上持续优化改进。
(一)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政治敏锐性不够高,对上级部署的部分任务存在理解不深入,重视程度不够,执行过程中简单,甚至阳奉阴违、敷衍了事,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归根结底是党性问题,是因为党性修养放松,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出现偏差,才会贯彻落实不到位,认为传达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高调表态,是讲政治的表现,从而热衷于造声势、摆花架子。
(二)从本质上看,功利主义是痕迹主义的内在动机,检查评比多是痕迹主义的催化剂。当前基层组织的工作特别繁重,每个基层单位都要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报表、评估、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基层部门就以整理材料、制作台账、召开会议等留痕迹的方式落实工作,以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脚踏实地的工作,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督查等,痕迹主义与形式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慵懒作风、功利思想、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
(三)存在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原因是信念缺失、脱离群众,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前进的主体。服务群众不求真心、有求实效,只重在形式走过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只唯上不唯实,重显绩轻潜绩,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作风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主义没有被真正当作作风“公害”,有的人口头反对形式主义,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有的人对形式主义是不愿打不真打,有的人想打但不敢打。面对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抓住根本性的关键问题,人人喊打,一打到底。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要消除形式主义,首先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切实增强全体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强化党员干部身份意识和党性观念,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践行责任、忠诚、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打造一支政治坚、纪律严、作风优、能力强的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工作队伍。
(二)压实“两个责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顶层设计上力戒形式主义,从实处着眼,靠实绩说话,让工作本身的完成度、群众的满意度成为评价干部工作的度量衡。突出对基层降压减负。降压不降担当,减负不减责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推动督查考核方式转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让基层干部有担当作为的勇气、能力和精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三)凸显用人导向。在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奖罚分明,斩断下级通过形式主义获得提拔的期望,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不仅尝不到甜头、捞不到好处,还要受处分、吃苦头。只有让更多干部去琢磨如何干事,而不是去琢磨领导,让干实事、群众满意而不是自以为领导满意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总之,形式主义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浪费财政资金,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对上级政府决策产生误导,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威信。要把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时刻紧盯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不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对表,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中立查立改、坚决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