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投资项目中 虚增项目工程量、多计工程价款的 几点建议及对策
工程项目审计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板块,资金量占比较大,其项目实施、资金支付、项目绩效等方面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方向。日常审计中部分项目存在虚增工程量、多计工程价款等问题,造成财政资金损失风险需重点关注和监督。笔者就近期在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是建设单位专业力量不足。建设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工程造价评估审核能力,验收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项目结算多以委托工程造价服务机构对工程量及工程价款负责,将审核把关权全部交给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以其出具的审核结果盖棺定论。有的建设单位内定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与其私下运作,联合造假,将“注水的”审核报告作为护身符。
二是施工单位谋求利益最大化。建设单位将应由自身负担的审计费、监理费等费用转稼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取得项目后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工程隐性支出,为了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只有通过虚增工程量的形式,将这部分支出纳入结算,多计算工程价款“弥补”额外支出,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还可能隐藏利益输送等违法违纪问题。
三是工程造价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工程造价服务机构鱼目混珠,技术力量参差不齐,有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为了逐利,违反职业操守,以满足委托方要求为目标,按照付款方授意随意调整审核结论。有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在出具审核报告时为了多承揽生意“节约”时间,按照标书直接套用数据或微调部分数据,出具不实审核报告,建设单位依据错误的审核报告付款导致财政资金损失。
四是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市场上运营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没有进行统筹管理,未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日常监管抽检率低,对违法违规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管理存在短板,对违纪违规存在问题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未设立白名单、黑名单,对存在问题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未进行公开、透明的通报、通告,未引入动态调整和淘汰机制,信息反馈相对滞后。
为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建设行为,强化项目结算审核,确保资金据实拨付,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落实:
一是加强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做好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工程造价计价规则及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履职尽责做好验收工作,认真核对第三方出具的审核结论,对有“前科”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予以清退,委托行业口碑优良的服务机构,确保工程造价服务机构的出具审核结论合规、有效。
二是部门协作,加大监管力度。住建、城管、财政等部门形成横向联动、信息共享。开展项目日常巡查监管外,对于发现的虚增工程量、多计工程价款等违规行为,要查明具体原因和责任方,依法依规予以处理,责令申领方退回多领取资金,同时核减预算单位后期相应年度预算指标,并对问题单位及企业进行全县通报,防止此类问题再度发生。
三是建立机制,促进行业规范。探索建立工程领域企业信用机制,设立黑白名单,对于屡次虚增工程量、多结算工程价款或影响恶劣的施工企业和工程造价服务机构,列入行业黑名单,计入企业诚信档案,禁止其进入县域内招揽业务。对于诚信履约、切实发挥工匠精神的施工企业和工程造价服务机构定期通报表扬,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之风。(拟稿人:张艳玲 核稿人:张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