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门峡市审计局 > 理论探讨 > 文章详情

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探索

发布时间:2022-03-30 10:32 来源:灵宝市 作者:赵淑慧

  近日,笔者所负责的部门承担了某乡镇书记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作为县级审计机关,对乡镇书记、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常规化,但对于乡镇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审什么”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依据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于2017年6月审议通过并下发执行,属于涉密文件。细读《规定》,对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能对“审什么”心中有数。《规定》中第八条罗列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主要内容:1.贯彻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2.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3.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情况;4.完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5.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情况;6.组织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征管和项目建设运行情况;7.履行其他相关责任情况。以上就是《规定》中对于“问题”的框架,审计人员需要围绕这几方面进行审计,并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知道了“审什么”,下边就是“怎么审”了。

  二、“怎么审”

  1.多方学习 

  笔者所在的部门接到审计任务后,先后向局经责科、上级审计机关自然资源科及经责科、其他县审计局相关科室人员学习,对不懂的问题虚心讨教,包括最基础的审计通知书的拟定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等,并索要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研究和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与同行交流,借鉴他们的审计经验,从思想上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有了一个了解,就像画一幅画一样,已经有了一个“轮廓”,接着就是一笔笔勾画细节了。

  2.结合审前调查情况及其他县市资料,详细拟定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由于是第一次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无现成的清单可以使用,而这些清单中所罗列的资料又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查阅,审计人员才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各项自然资源资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有更详细更直观的掌握。清单的拟定需要审计组成员先进行初步的审前调查,摸清乡镇各项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况,再参考其他县市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拟定,精确到土地、森林、水、矿产资源及环境保护方方面面,最后要求被审计单位逐项提供资料清单,无法提供的写出原因说明。“清单”是“纲”,“纲举目张”,抓住了这个关键,实施方案里的各项审计目标就会一一实现。

  3.查看提供的资料,梳理思路 

  笔者所审计的乡镇,涉及的自然资源资产种类多,占全市的比例大,其中森林资源约占全市的一半,水资源也很丰富,辖区共有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地表水资源量约占全市的38%,再加上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环保治理方面,头绪很多。这就需要认真查看每一项资料,弄清基本情况后,梳理存在的问题和疑问,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笔者看过每一项资料后,都详细地做了问题备忘,需要进一步了解哪方面的内容,有哪些疑问需要与有关人员交流等等。

  在梳理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总结成绩,如“该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康养小镇”,“该镇某村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等,这些有分量的成绩可以在审计报告中“审计评价”部分进行表述,做到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成绩。

  4.沟通交流 

  笔者的经验是:让政府确定一个可靠的联系人,建一个微信工作群,及时传达审计组的要求。审计项目共五部分内容(水、森林、土地、矿产资源、环保治理),计划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沟通取证,通过微信工作群通知:一天安排一个部门与审计组交流。通过交流,基本弄清了各项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锁定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补充取证。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农业中心、环保办等自然资源资产及环保部门对本乡镇的各项自然资源资产及环保治理情况比审计人员清楚,与他们进行沟通,能解答审计人员查阅资料时的疑问,还可以从询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该镇淤地坝的安全隐患、洪灾造成河堤毁损未修复等问题,都是通过这个环节获取的。

  5.倒查账目,印证资料真伪 

  前面环节获得的信息都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要想辨别真伪,还需要与账目结合起来,毕竟作为审计机关,账目是基础。根据已了解的情况,倒查账目,弄清资金情况,与查阅的项目资料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再进一步梳理重点事项,锁定实地调查重点。

  6.实地查看,变抽象为直观 

  掌握了资金和项目资料,下一步就是实地调查。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污水处理资金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审计人员实地调查、询问,变抽象为直观,才能掌握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及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步骤结束,就可以撰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意见书了。

  三、“怎么提升” 

  撰写完成审计意见书,并不是结束,还要做好审计的“后半篇”文章,也就是审计成果的运用和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比审计过程更重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有它的特殊性,成果运用及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找准切入点,撰写审计要情,报送市委市政府及乡镇党委政府,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促进自然资源资产环境的改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审计期间,审计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镇农村污水治理资金分散,且只覆盖全村的一二十户人家,加上村里大多农户外出打工,形不成径流,污水处理设备未运行,进而造成财政资金未充分发挥效益,以此为切入点,撰写了审计要情,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有计划、分年度整村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议,逐渐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发挥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2.促进建章立制,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期间,审计人员发现该镇未建立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对此提出审计建议,该镇积极整改,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各部门承担的职责进行了分工,结合实际制定了应急响应和处置方案并印发了《**镇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及污染应急预案》,对责任与惩奖做出明确规定,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3.揭示安全隐患,促进资产安全运行。

  部分与自然资源资产有关的工程,修建时间比较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审计期间,发现该镇淤地坝为蓄水型人工土坝,原设计淤积年限10年,现已超期运行13年。通过现场查看,发现该坝左坝肩绕渗、溢洪道末端消力池冲毁、真空泵阀被盗,存在安全隐患。审计部门要求该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或自筹资金,排除淤地坝安全隐患,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发挥有效作用。该镇积极整改,向水利部门申请了修缮加固工程经费,拟对左坝肩绕渗灌浆处理,溢洪道末端消力池进行修复,对坝体进行加固。